央企的力量:经历改制重组破产等改革阵痛之后

发布日期::2012-05-21字号:[ ]

央企的力量

文 / 杜天佳

20世纪末,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改制、重组、破产等一系列改革阵痛之后,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生命体——中央企业,它是一种经济组织,一种产权制度,一种社会文化。中央企业缘起的背景、变革的路径及其呈现的力量,是企业认识管理、政府认识经济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,也是中国认识市场、世界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。

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,企业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,其作用已不再局限于经济资源配置的主体,它的影响力广泛渗入政治、科技、环境、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。在不同的国家,企业以不同的面貌和途径,引领了各具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。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体现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础,中央企业不仅要担负起强国富民的经济使命,也要承担起共和国“长子”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,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意图,成为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、国家强盛与繁荣、民族振兴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组建成立,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,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,国有资本的影响力、控制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,特别是在创造财富、服务大局、以人为本、节能环保、科技创新、和谐发展等方面,充分发挥了“排头兵”的表率和主导作用,日渐呈现出“主力军”的骨干和中坚力量。

一、转方式、调结构、保增长,积极创造社会财富

作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,中央企业牢记责任和使命,不断深化改革,调整结构,强化管理,提高核心竞争力,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,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,为全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物质财富。

2003~2011年,中央企业户数从196家调整为117家;资产总额由8.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,增长237.3%,年均递增26.4%;净资产由3.6万亿元增加到10.7万亿元,增长197.2%,年均递增21.9%;营业收入由4.5万亿元增加到20.2万亿元,增长348.9%,年均递增38.8%;实现利润由3005.9亿元增加到9173.3亿元,增长205.2%,年均递增22.8%;入围美国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由8家上升到38家。

中央企业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、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,通过上缴税金、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等方式,为国家贡献了巨大财富。2003~2011年,中央企业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8.19万亿元,年缴税金额由3563.1亿元增加到1.7万亿元,年均递增41.9%,增速比营业收入高3.1个百分点,比净利润高19.1个百分点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央企业向国家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686亿元;2009年以来,中央企业向社保基金转持的国有股达到83.94亿股,市值589.144亿元。据全国社保基金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0年3月底,境内外国有股转(减)持共为全国社保筹集资金约1620亿元,占累计财政性净拨入资金的42%。

二、重民生、强调控、保稳定,服务服从国家大局

作为保障国计民生的核心力量,中央企业始终服务服从国家大局,在险灾危难之际挺身而出、勇挑重担,发挥了“顶梁柱”的表率作用;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、保障市场供应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,充分发挥了“国家队”的主导作用。

2003年,在突如其来“非典”冲击面前,中央企业一手抓防治,一手抓生产,全力保证抗击非典所需物资、商品和电力供应。2008年,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中,中央企业冲锋在前,不畏艰险抢修电网、通讯、铁路和公路设施,不惜代价抢救受困职工、家属和灾区群众的生命,不遗余力保障灾区所需物资的生产和供应。2010年,中央企业克服高寒缺氧、交通不便等困难,倾力投入青海玉树的恢复重建工作,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中央发电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电价政策,在火电板块增产增亏的巨大压力之下,加强生产组织,确保供电供热稳定,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能源支撑。2002~2007年,国际能源署统计的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%,同期我国电价涨幅仅为32%。在席卷全球的国际粮食危机中,中央粮食企业坚决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等调控政策,维护粮食市场稳定,使我国成为全球粮食危机中的“安全岛”。2005~2009年,中央粮食企业累计政策性收购粮油25900多万吨,使粮农年均直接增收100多亿元。2011年,中央房地产企业充分发挥在规划、勘察、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雄厚实力,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建设,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保障房工程的投入力度。

三、守诚信、促就业、保安全,始终坚持以人为本

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,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,依法诚信经营,稳定扩大就业,关护人民权益,自觉践行优秀企业公民责任标准和行为准则,把回报社会、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深度融入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发展的命脉。

依法经营、诚实守信、高效服务,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是中央企业存在的依据和核心功能。中央食品企业始终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,高度重视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,实施全产业链战略,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,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提高服务水平,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
就业是民之根本,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,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号召,按照“减薪不裁员、歇岗不失业”的要求,稳定就业岗位,落实就业优先战略;同时,克服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,积极采取措施,尽最大可能吸纳就业。

坚持以人为本,强化安全管理、维护职工权益是首要任务,关护人民权利、保障民众安全是最高目标。中央企业加大安全投入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坚持完善和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,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、休息休假权、技能培训权、安全卫生保护权、社会保险福利权等劳动合法权益。2011年初,在利比亚撤离工作中,中央企业迅速行动,精心组织,出动飞机76架次,轮船6艘,全力以赴做好在利中国同胞的安全有序撤离工作,共撤出员工25481人,协助使馆撤离其他中资企业员工、留学生等近8000人。

四、降能耗、减排放、保环境,努力建设“两型”央企

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导力量,中央企业承担着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。工业是耗费能源资源、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,创建“两型”企业,是工业类中央企业强化节能减排,提高资源利用率,加快建设“两型”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。

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,发挥节能减排示范作用。南方电网深入开展节能发电调度工作,推动了发电企业的节能减排;中国节能投资建设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;通用技术集团成功承办绿博会,发起设立国内首只环境产业基金。到2010年底,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(按可比价计算)比2005年下降20.3%;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6.3%,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;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.1%,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.7个百分点,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指标。

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,中央企业积极履行资源环境保护责任。2009年,中央煤炭企业的煤炭采收率达到76%~82%,中央石油企业贫油层原油(91.50,0.02,0.02%)采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;截至2010年底,中央企业风电开发总量占全国总开发量的64.84%。创建“两型”企业试点工作中的中央企业,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,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,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;以形成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为目标,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引导产业转型升级。 

五、大投入、促研发、推创新,科技惠助中小企业

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柱力量,中央企业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,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,并以科学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,从而全面惠及经济社会。

十一五”期间,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幅达到37.3%,直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比率达85.7%。围绕行业关键技术,中央工业企业全部建立起国家级的研发机构,承建完成了青藏铁路工程、三峡工程、载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工程。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也取得突破: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,中央企业取得TD-LTE技术的主导权;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中央企业承担了大型客机、高速列车、大型发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的研发生产任务;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,16家中央企业组建电动车产业联盟,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。

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,中小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。积极发挥中央企业科技优势,帮扶中小企业走出困境,带动相关领域产业升级,引领行业科技进步,是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“长子”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中央科技企业根据自身实际,通过联合研发、选派专家、科技服务、技术支撑、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,把帮扶和带动中小企业放在首位。以国机集团为例,2008年以来,国机集团与中小企业合作的科技项目已近6600个,总合作金额超过29亿元,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间接效益超过46亿元,使为数超过180家的中小企业摆脱困境,新增就业岗位总计超过3200个。

六、创品牌、建标准、扩影响,推进和谐发展战略

作为提升国家“软实力”的重要力量,中央企业积极援疆援藏,保障国家重大活动,树立责任央企形象;着力打造知名品牌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大力推进和谐发展战略。

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援疆援藏工作,不断创新扶贫形式,为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;倾力保障北京奥运会、国庆60周年庆典、上海世博会、广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;品牌建设初显成效,12家中央企业承建的上海世博会6个企业馆赢得了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,中国移动(微博)在2009年和2010年均位居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排行榜中国内地公司之首;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,部分领域实现从“技术追赶者”到“标准制定者”的跨越:电信科研院主导提出的TD-LTE-A成功纳入4G国际标准;国家电网(微博)、南方电网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,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。

十一五”时期,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,境外经营的规模、效益大幅提升,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截至2010年底,约100家央企在境外(含港澳地区)设立了子企业或管理机构。在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的同时,中央企业牢记国家使命,着力境外能矿资源、农业资源等领域的开发和互利合作。2011年中央企业海外原油和天然气权益产量分别达到6604.3万吨和176.3亿立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16.9%和19.8%,为保障国家能源、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注重环境保护,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事务,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,树立责任大国形象,为其他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营造了良好环境。